美丽中国行 hi,最近想去哪

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省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 藏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 夏 新 疆 台湾省 香 港 澳 门
站内搜索:

上海豫园

门票·开放时间 豫园园林门票:旺季(每年4月1日至6月30日,9月1日至11月30日)40元。淡季30元。中小学生、1.4米以下儿童每位10元。  8:30-17:00,16:40停止售票。交通概况 地铁10号线豫园站、地铁14号线豫园站、11、26、64、66、715、920、926、929、930等公交车可到。

豫园简介:

上海豫园

豫园是著名的江南古典园林,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豫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,有明代四川布政使潘允端所建,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。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时,豫园点春堂曾作为起义军的城北指挥部,现堂内陈列着当年小刀会的武器、自铸的钱币,以及发布的文告等文物。解放后政府对豫园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,1961年正式对外开放。

静观大厅 亦称“晴雪堂”,是内园主要厅堂,造得雕栋画梁,轩昂高敞。堂面阔5间,进深3间,厅前有两尊石狮,厅内有“静观”和“灵沼峙”两块贴金匾额。静观之名,取古语“静观万物皆自得”,“动观流水静观山”之意。大厅对面奇峰林立,堆叠多姿,或如三官献寿,或如白鹿望月,或如蝙蝠飞舞,或如九狮盘球。据说静静观之,能辨出100多种动物形象。石峰间有许多百年古树。静观东面一小院落,中有池水一泓,两侧曲廊回绕,树荫蔽日,修竹潇洒挺拔,环境幽深。

观涛楼 位于静观大厅西南侧,又称“小灵台”,三层全木结构,高10余丈,清时为城东最高建筑物。昔年在此登高可观赏“沪城八景”之一“黄浦秋涛”。

还云楼、延清楼 面对静观大厅,东西相连,为串楼形,并可通向观涛楼和船厅,还云楼内横匾“还云”,为清末上海名绅姚文?题识。还云楼原为上海钱业公所产业,豫园、内园屡遭战火破坏,而此楼却免遭劫,大有“手挥丝桐,目送还云,西山爽气,在我袖中”之感。

耸翠亭 耸立于观涛楼东面假山上,双层亭阁,底层置石桌、石凳,周围林木青翠。亭内一匾“灵木披芳”。

可以观 位于静观大厅东,小型方厅,精致幽静,炎夏时分外凉爽。厅前有砖雕《郭子仪上寿图》,旁有泥塑龙墙,北接“洞天福地”凤凰亭,南连“别有天”,墙上有《重修内园记》等石碑,记载内园历史。

豫园园主潘允端,是明刑部尚书潘恩之子。嘉靖三十八年(1559年),潘允端以举人应礼部会考落第,萌动建园之念,在上海城厢内城隍庙西北隅(今安仁街东的梧桐路、马园弄一带)家宅世春堂西的大片菜畦上“稍稍聚石凿池,构亭艺竹”,动工造园。嘉靖四十一年,潘允端出仕外地,无暇顾及建园,其《豫园记》中说:“垂二十年,屡作屡止,未有成绩。”

万历五年(1577年),潘允端自四川布政司解职回乡,便集中精力再度经营扩修此园,“每岁耕获,尽为营治之资”,并聘请园艺名家张南阳担任设计和叠山。此后,园越辟越大,池也越凿越广。万历末年竣工,总面积称70余亩。全园布满亭台楼阁,曲径游廊相绕,奇峰异石兀立,池沼溪流与花树古木相掩映,规模恢宏,景色旖旎。

明代中、后叶正值江南文人造园兴盛时期,上海附近私家园林不下数千,而豫园“陆具岭涧洞壑之胜,水极岛滩梁渡之趣”,其景色、布局、规模足与苏州拙政园、太仓?山园媲美,公认为“东南名园冠”。

潘允端在《豫园记》中注明“匾曰‘豫园’,取愉悦老亲意也”。“豫”,有“安泰”、“平安”之意。足见潘允端建园目的是让父母在园中安度晚年。但因时日久拖,潘恩在园刚建成时便亡故,豫园实际成为潘允端自己退隐享乐之所。潘允端常在园中设宴演戏、请仙扶乩、相面算命、祝寿祭祖、写曲本、玩蟋蟀、放风筝、买卖古玩字画等,甚至打骂奴婢、用枷锁等惩罚僮仆。僧尼、相士、妓女、三教九流以及食客等频繁出入豫园。由于长期挥霍无度,加上造园耗资,以致家业衰落。潘允端在世时,已靠卖田地、古董维持。潘允端死后,园林日益荒芜。明末,潘氏豫园一度归通政司参议张肇林(潘允端孙婿)。清初,豫园几度易主,园址也被外姓分割。康熙初年,上海一些士绅将豫园几个厅堂改建为清和书院,堂中供奉松江知府张升衢长生禄位。书院尚未修竣,张升衢遭贬黜,随即停工。园中亭台倾圮参半,草满池塘,一些地方成了菜畦,秀丽景色已成一片荒凉。

清康熙四十八年(1709年),上海士绅为公共活动之需,购得城隍庙东部土地2亩余建造庙园,即灵苑,又称东园(今内园)。乾隆二十五年(1760年),一些豪绅富商集资购买庙堂北及西北大片豫园旧地,恢复当年园林风貌。乾隆四十九年(1784年)竣工,历时20余年。因已有“东园”,故谓西边修复的园林为“西园”。园基原称广袤70余亩,据同治七年(1868年)清丈,不足37亩。

修复后的西园、东园性质上已非私家花园,成了供城邑士人乡绅们集会雅玩的寺庙园林,但规模布局还依照潘氏豫园,保留了文人宅园明秀雅洁的风貌。原临荷花池的乐寿堂已颓圮,复建西园时,在原址上建起形制高大、华丽宽敞的三穗堂。

鸦片战争时,豫园遭破坏。道光二十二年(1842年)农历五月十一日,英军从北门长驱直入,驻扎豫园和城隍庙,司令部设在湖心亭。豫园“风光如洗,泉石无色”。咸丰五年(1855年)小刀会起义失败,清军驻扎豫园,香雪堂、点春堂、桂花厅、得月楼、花神阁、莲厅皆遭损毁。咸丰十年,太平军东征,清政府请洋枪队入城防守,豫园又作兵营,“西园石山,尽拆填池”,建造西式营房。

清嘉庆、道光年间,上海商业发展较快,一些商业行会在豫园设同业公所,作为同业间祀神、议事、宴会、游赏之处。同治七年西园划分给各同业公所,各自筹款修复。此后园内茶楼酒馆相继兴起,商贩丛集,荷花池西南一片空地上,一些江湖艺人,诸如相面测字、卖梨膏糖、拉洋片等在此设摊,逐渐成为固定庙市,后演变为商场。光绪元年(1875年),豫园内有豆米业、糖业、布业等21个工商行业设立公所,一些公所还设立学校,旧有古迹日趋湮没。民国时期,豫园已被一条东西小路(今豫园路)分割成南北两爿,古建筑破漏,面目全非,有些改建成民房,凝晖阁、清芬堂、濠乐舫、绿波廊分别成为菜馆、点心铺、茶楼。香雪堂于八一三淞沪战争被日军焚毁,除堂前玉玲珑假山石外,仅剩一片空地。所幸园中重要部分点春堂、三穗堂、大假山和一些亭台楼阁、古树名木,仍得以保存。

解放后,豫园得到妥善保护。1956年经市政府批准,拨出专款,由市文化局直接组织专门班子,聘请上海民用设计院和同济大学建筑专家以及能工巧匠,对豫园进行了全面修复,历时5年,投资上百万元,修复重建被毁坏的三穗堂、玉华堂、会景楼、九狮轩等古建筑,疏浚淤塞的池塘,栽植大量树木花草,并把豫园和内园连接 起来融为一体。

修复后的豫园大门从原东面安仁街迁至园西南。除荷花池、湖心亭及九曲桥划为园外景点外,全园有大小景点48处,大体可分成东部、西部、中部以及内园等景区。豫园恢复了秀丽典雅的名园风貌。1961年9月,豫园正式对外开放,成为中外各方人士喜爱的游览参观娱乐场所。

豫园对外开放后,仍不断进行修缮。1956~1961年大修时,限于当时财力物力,玉玲珑景点虽恢复了玉华堂、会景楼等建筑,但园林仍显得较空旷失平衡,与整个豫园幽深曲折,小中见大的特色不太和谐,加之“文化大革命”期间明代环龙桥被拆除,周围的曲池被改建为防空洞,古园林格局遭损。1982年大假山前的湖石假山螺丝洞及万花楼前小假山花墙出现险情,经区政府批准,拆卸险墙二处按原样修复。同时,改变了与古园林风貌不协调的水泥路面,调整了花木布局,扩建了东园门等。共计完成大的和较大整修项目23项,零星小项目上百项。

1986年3月,区政府决定,投资600余万元,分三期工程整修豫园。聘请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及其博士生蔡达峰,参照清乾隆时期的豫园布局和江南古典园林特点,进行设计、指导。第一、二期工程主要是整修豫园东部景区,包括玉玲珑、玉华堂、会景楼、九狮轩周围景点。这一区域历来受破坏严重,修复工程较大,拆除防空洞,重建青石环龙桥,扩大水面,修建积玉假山、浣云假山、玉玲珑照壁和百米积玉廊。一、二期工程于1987年竣工。第三期工程修复内园古戏台。内园古戏台因周围居民居住,长期重门深锁,无法对外开放。区政府在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支持下,动迁13户居民、2家企业,1987年底至1988年8月期间动工修缮古戏台,并新建两侧双层清式看廊。重放光彩的古戏台,建筑宏敞,藻饰精美,画栋雕梁,使豫园增添了一个环境典雅、古趣盎然的新景点。陈从周题名为“曲苑”。

1989年发现三穗堂、仰山堂部分梁柱被白蚁蛀空,区政府决定立即抢修,花费50万元,当年调换了被蛀空的梁柱。1993年,外观采用仿明清建筑形式、内部具有现代文物保护设施的文物楼动工兴建,加强园内文物的保护工作。

今豫园占地30多亩,初始规模大半恢复,园内亭台楼阁、假山水榭、古树名花,布局有致,疏密得当,胜似当年。豫园修复后正式对外开放,30多年来,以其秀丽景色和众多文物,吸引着无数中外游人。60年代初,陈云、陆定一、郭沫若、谢觉哉等国家领导人相继来园游览,有的留下墨宝,成为珍贵文物。80年代来园参观的外国领导人日益增多。1986年10月15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江泽民、吴学谦等陪同下,先在湖心亭品茗听曲,后沿九曲桥步入豫园游览。10余年来,豫园先后接待来自世界各地数十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。

上海豫园

发布时间:2015-12-19 13:47:26

门票·开放时间 豫园园林门票:旺季(每年4月1日至6月30日,9月1日至11月30日)40元。淡季30元。中小学生、1.4米以下儿童每位10元。  8:30-17:00,16:40停止售票。交通概况 地铁10号线豫园站、地铁14号线豫园站、11、26、64、66、715、920、926、929、930等公交车可到。

豫园简介:

上海豫园

豫园是著名的江南古典园林,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豫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,有明代四川布政使潘允端所建,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。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时,豫园点春堂曾作为起义军的城北指挥部,现堂内陈列着当年小刀会的武器、自铸的钱币,以及发布的文告等文物。解放后政府对豫园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,1961年正式对外开放。

静观大厅 亦称“晴雪堂”,是内园主要厅堂,造得雕栋画梁,轩昂高敞。堂面阔5间,进深3间,厅前有两尊石狮,厅内有“静观”和“灵沼峙”两块贴金匾额。静观之名,取古语“静观万物皆自得”,“动观流水静观山”之意。大厅对面奇峰林立,堆叠多姿,或如三官献寿,或如白鹿望月,或如蝙蝠飞舞,或如九狮盘球。据说静静观之,能辨出100多种动物形象。石峰间有许多百年古树。静观东面一小院落,中有池水一泓,两侧曲廊回绕,树荫蔽日,修竹潇洒挺拔,环境幽深。

观涛楼 位于静观大厅西南侧,又称“小灵台”,三层全木结构,高10余丈,清时为城东最高建筑物。昔年在此登高可观赏“沪城八景”之一“黄浦秋涛”。

还云楼、延清楼 面对静观大厅,东西相连,为串楼形,并可通向观涛楼和船厅,还云楼内横匾“还云”,为清末上海名绅姚文?题识。还云楼原为上海钱业公所产业,豫园、内园屡遭战火破坏,而此楼却免遭劫,大有“手挥丝桐,目送还云,西山爽气,在我袖中”之感。

耸翠亭 耸立于观涛楼东面假山上,双层亭阁,底层置石桌、石凳,周围林木青翠。亭内一匾“灵木披芳”。

可以观 位于静观大厅东,小型方厅,精致幽静,炎夏时分外凉爽。厅前有砖雕《郭子仪上寿图》,旁有泥塑龙墙,北接“洞天福地”凤凰亭,南连“别有天”,墙上有《重修内园记》等石碑,记载内园历史。

豫园园主潘允端,是明刑部尚书潘恩之子。嘉靖三十八年(1559年),潘允端以举人应礼部会考落第,萌动建园之念,在上海城厢内城隍庙西北隅(今安仁街东的梧桐路、马园弄一带)家宅世春堂西的大片菜畦上“稍稍聚石凿池,构亭艺竹”,动工造园。嘉靖四十一年,潘允端出仕外地,无暇顾及建园,其《豫园记》中说:“垂二十年,屡作屡止,未有成绩。”

万历五年(1577年),潘允端自四川布政司解职回乡,便集中精力再度经营扩修此园,“每岁耕获,尽为营治之资”,并聘请园艺名家张南阳担任设计和叠山。此后,园越辟越大,池也越凿越广。万历末年竣工,总面积称70余亩。全园布满亭台楼阁,曲径游廊相绕,奇峰异石兀立,池沼溪流与花树古木相掩映,规模恢宏,景色旖旎。

明代中、后叶正值江南文人造园兴盛时期,上海附近私家园林不下数千,而豫园“陆具岭涧洞壑之胜,水极岛滩梁渡之趣”,其景色、布局、规模足与苏州拙政园、太仓?山园媲美,公认为“东南名园冠”。

潘允端在《豫园记》中注明“匾曰‘豫园’,取愉悦老亲意也”。“豫”,有“安泰”、“平安”之意。足见潘允端建园目的是让父母在园中安度晚年。但因时日久拖,潘恩在园刚建成时便亡故,豫园实际成为潘允端自己退隐享乐之所。潘允端常在园中设宴演戏、请仙扶乩、相面算命、祝寿祭祖、写曲本、玩蟋蟀、放风筝、买卖古玩字画等,甚至打骂奴婢、用枷锁等惩罚僮仆。僧尼、相士、妓女、三教九流以及食客等频繁出入豫园。由于长期挥霍无度,加上造园耗资,以致家业衰落。潘允端在世时,已靠卖田地、古董维持。潘允端死后,园林日益荒芜。明末,潘氏豫园一度归通政司参议张肇林(潘允端孙婿)。清初,豫园几度易主,园址也被外姓分割。康熙初年,上海一些士绅将豫园几个厅堂改建为清和书院,堂中供奉松江知府张升衢长生禄位。书院尚未修竣,张升衢遭贬黜,随即停工。园中亭台倾圮参半,草满池塘,一些地方成了菜畦,秀丽景色已成一片荒凉。

清康熙四十八年(1709年),上海士绅为公共活动之需,购得城隍庙东部土地2亩余建造庙园,即灵苑,又称东园(今内园)。乾隆二十五年(1760年),一些豪绅富商集资购买庙堂北及西北大片豫园旧地,恢复当年园林风貌。乾隆四十九年(1784年)竣工,历时20余年。因已有“东园”,故谓西边修复的园林为“西园”。园基原称广袤70余亩,据同治七年(1868年)清丈,不足37亩。

修复后的西园、东园性质上已非私家花园,成了供城邑士人乡绅们集会雅玩的寺庙园林,但规模布局还依照潘氏豫园,保留了文人宅园明秀雅洁的风貌。原临荷花池的乐寿堂已颓圮,复建西园时,在原址上建起形制高大、华丽宽敞的三穗堂。

鸦片战争时,豫园遭破坏。道光二十二年(1842年)农历五月十一日,英军从北门长驱直入,驻扎豫园和城隍庙,司令部设在湖心亭。豫园“风光如洗,泉石无色”。咸丰五年(1855年)小刀会起义失败,清军驻扎豫园,香雪堂、点春堂、桂花厅、得月楼、花神阁、莲厅皆遭损毁。咸丰十年,太平军东征,清政府请洋枪队入城防守,豫园又作兵营,“西园石山,尽拆填池”,建造西式营房。

清嘉庆、道光年间,上海商业发展较快,一些商业行会在豫园设同业公所,作为同业间祀神、议事、宴会、游赏之处。同治七年西园划分给各同业公所,各自筹款修复。此后园内茶楼酒馆相继兴起,商贩丛集,荷花池西南一片空地上,一些江湖艺人,诸如相面测字、卖梨膏糖、拉洋片等在此设摊,逐渐成为固定庙市,后演变为商场。光绪元年(1875年),豫园内有豆米业、糖业、布业等21个工商行业设立公所,一些公所还设立学校,旧有古迹日趋湮没。民国时期,豫园已被一条东西小路(今豫园路)分割成南北两爿,古建筑破漏,面目全非,有些改建成民房,凝晖阁、清芬堂、濠乐舫、绿波廊分别成为菜馆、点心铺、茶楼。香雪堂于八一三淞沪战争被日军焚毁,除堂前玉玲珑假山石外,仅剩一片空地。所幸园中重要部分点春堂、三穗堂、大假山和一些亭台楼阁、古树名木,仍得以保存。

解放后,豫园得到妥善保护。1956年经市政府批准,拨出专款,由市文化局直接组织专门班子,聘请上海民用设计院和同济大学建筑专家以及能工巧匠,对豫园进行了全面修复,历时5年,投资上百万元,修复重建被毁坏的三穗堂、玉华堂、会景楼、九狮轩等古建筑,疏浚淤塞的池塘,栽植大量树木花草,并把豫园和内园连接 起来融为一体。

修复后的豫园大门从原东面安仁街迁至园西南。除荷花池、湖心亭及九曲桥划为园外景点外,全园有大小景点48处,大体可分成东部、西部、中部以及内园等景区。豫园恢复了秀丽典雅的名园风貌。1961年9月,豫园正式对外开放,成为中外各方人士喜爱的游览参观娱乐场所。

豫园对外开放后,仍不断进行修缮。1956~1961年大修时,限于当时财力物力,玉玲珑景点虽恢复了玉华堂、会景楼等建筑,但园林仍显得较空旷失平衡,与整个豫园幽深曲折,小中见大的特色不太和谐,加之“文化大革命”期间明代环龙桥被拆除,周围的曲池被改建为防空洞,古园林格局遭损。1982年大假山前的湖石假山螺丝洞及万花楼前小假山花墙出现险情,经区政府批准,拆卸险墙二处按原样修复。同时,改变了与古园林风貌不协调的水泥路面,调整了花木布局,扩建了东园门等。共计完成大的和较大整修项目23项,零星小项目上百项。

1986年3月,区政府决定,投资600余万元,分三期工程整修豫园。聘请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及其博士生蔡达峰,参照清乾隆时期的豫园布局和江南古典园林特点,进行设计、指导。第一、二期工程主要是整修豫园东部景区,包括玉玲珑、玉华堂、会景楼、九狮轩周围景点。这一区域历来受破坏严重,修复工程较大,拆除防空洞,重建青石环龙桥,扩大水面,修建积玉假山、浣云假山、玉玲珑照壁和百米积玉廊。一、二期工程于1987年竣工。第三期工程修复内园古戏台。内园古戏台因周围居民居住,长期重门深锁,无法对外开放。区政府在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支持下,动迁13户居民、2家企业,1987年底至1988年8月期间动工修缮古戏台,并新建两侧双层清式看廊。重放光彩的古戏台,建筑宏敞,藻饰精美,画栋雕梁,使豫园增添了一个环境典雅、古趣盎然的新景点。陈从周题名为“曲苑”。

1989年发现三穗堂、仰山堂部分梁柱被白蚁蛀空,区政府决定立即抢修,花费50万元,当年调换了被蛀空的梁柱。1993年,外观采用仿明清建筑形式、内部具有现代文物保护设施的文物楼动工兴建,加强园内文物的保护工作。

今豫园占地30多亩,初始规模大半恢复,园内亭台楼阁、假山水榭、古树名花,布局有致,疏密得当,胜似当年。豫园修复后正式对外开放,30多年来,以其秀丽景色和众多文物,吸引着无数中外游人。60年代初,陈云、陆定一、郭沫若、谢觉哉等国家领导人相继来园游览,有的留下墨宝,成为珍贵文物。80年代来园参观的外国领导人日益增多。1986年10月15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江泽民、吴学谦等陪同下,先在湖心亭品茗听曲,后沿九曲桥步入豫园游览。10余年来,豫园先后接待来自世界各地数十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。

评 论
手机:  
电话:  
联系人:
Q Q:   
地址:  

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建
记者从安徽省发改委获悉,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项目历经两年多的建设,目前各项建设...
滁州首部旅游形象宣传片亮
近日,滁州市首部旅游宣传片《滁非绝色》正式对外亮相。据悉,该宣传片以四个具有代表...
《芈月传》热播助长淮南景
近日,正在热播的大型电视连续剧《芈月传》着实让“淮南十景”之一的春申君战国文化园...